贵常春酒厂为贵定酒厂,前身为国营酒厂,创建于1953年10月2日;酒厂传承古法工艺、技术力量雄厚、生产设备先进、检测手段完善;上世纪80年代荣获多项重奖,受到了行业和市场的双重认可,盛誉一时的品牌影响力,赢得了“贵常春”系列热销全国二十多省、自治区的业绩,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有口皆碑的贵州酱香型白酒典范。
1981年,在扶持下,贵州省轻工科研所将从茅台酒曲中分离的13株优良菌种制成大曲,并运用于“贵常春”系列酱酒之中,开创了与茅台酒“同料同曲同工艺”的经典酱酒,一度成为茅系风味的典范之作,展现出了与茅台酒同根同源的优势。至1984年,该科研所另与董酒厂开展合作研究。
同曲同源只是贵常春酒品质,制作贵常春酒的原料选自当地优质红缨高粱,天然山泉水等,这是贵常春酒品质的第二道;贵常春酒始终坚守传统古法大曲坤沙工艺酿造,这是贵常春酒品质的第三道。
目前贵定酒厂拥有完善的古法酿造工艺,完整年份序列的老窖池,具备万吨级优质酱香酒年产能。贵定酒厂生产的“贵常春”系列酒也受到行业和市场的双重认可。
生产工艺:
贵常春酒采用传统大曲坤沙工艺酿造,酿造过程严格遵循12987酿造工序。酱酒的酿造遵循顺天应时的特点,通常在每年端午时分进行制曲,由于此时气温较高,空气中的微生物更易富集于曲块上,使得酿造出的酱酒口感更加醇厚。
12987工序中的“1”,意为贵常春酒每完成一个酿造周期需要一年时间,其中需要经过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等过程。
重阳时分进行“下沙”,“下沙”也俗称为“投粮”,“下沙”包括润沙、蒸煮、摊凉、加曲、堆积、入窖发酵等工序,12987工序中的“2”便是指两次投粮。九月份,采收河谷的成熟高粱进行第1次投料,一个月后,采收山坡上的成熟高粱进行二次投料,两次投料比例为1:1。
12987工序中的“9”是指酱酒酿造过程中一共需要经过九次蒸煮,前两次投粮经过两次蒸煮,但不取酒,此过程只为增加发酵时间和裹挟更多微生物。从第三次蒸煮开始,时间为腊月到次年正月,剩下每次蒸煮都会取酒。
12987工序中的“8”说的是在酱酒的酿造工艺中,共需8次发酵,每一次蒸煮结束后,都会把酒曲铲入窖坑进行封存发酵,发酵的窖坑是用石块砌成的墙壁,要用本地黄泥封住,不能透气。
12987工序中的“7”就是说在酱酒的酿造过程中共需七次取酒。
产地环境:
贵州贵定,山川秀丽,河道蜿蜒,域内有大小河流十余条,拥有丰富的天然矿泉。同时由于地处山谷,贵定形成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这些天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酿造酱香型白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历史渊源:
汉代,有《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饮到南越国所产的构酱酒后,将此酒带回长安,敬献武帝,武帝饮而“甘美之”,并留了“唐蒙饮枸酱而使夜郎”的传说。自此,贵州地区的“枸酱酒”闻名坊间。
史载北宋时期,大文豪苏东坡曾获赠友人仕黔归来所携贵定酒一瓶。时值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之季,东坡启酒以待宾客,顿时香溢满室,饮后更觉香郁醇厚,绵甜味长如饮琼浆玉液。席间友人谈及贵定,民风淳朴,能歌善舞,尤擅酿酒,东坡开怀畅饮,赞叹不己。